人機融合智能
人機融合智能
人機融合智能,簡單地說就是充分利用人和機器的長處形成一種新的智能形式。
相比起人工智能來,我們更愿意談人機融合智能,也許人工智能更偏應用和技術,談人機融合智能則可以更基礎一些。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人機融合智能本身不僅僅是科學問題,還涉及到其他學科,如人文藝術、哲學,甚至還有宗教神學。還有,智能不是人類獨有的能力,還關涉其他生命體,比如動物、植物等,那么究竟什么是智能呢?美國第一屆心理學會主席威廉·詹姆斯說的一句話或許可見一斑:“智慧是一種忽略的藝術。”
人機智能難于融合的一個重要原因還在于時空和認知的不一致性,人處理的信息與知識能夠變異,其表征的一個事物、事實既是本身同時又是其他事物、事實,一直具有相對性,機器處理的數據標識缺乏這種相對變化性。更重要的是人意向中的時間、空間與機形式中的時間、空間不在同一尺度上,一個偏心理而一個側物理;在認知方面,人的學習、推理和判斷隨機應變,時變法亦變,事變法亦變,機的學習、推理和判斷機制是特定的設計者為特定的時空任務擬定或選取的,和當前時空任務里的使用者意圖常常不完全一致,可變性較差。人的意向性與空間無關,只與時間延展性有關,而機的形式化系統常常與時空都有關。找到一種可產生意向性的形式化手段是通往人機有效融合智能的關鍵,目前的數學、物理手段還不能承擔這個重任。
觀察中引出普遍性的結論就是想象力、創造力是感性與理性的界面,也許人機智能的融合可以實現一定程度上主客觀、感性與理性的相互適應性融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