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專注于芯片優勢領域才是正確的!
歐洲專注于芯片優勢領域才是正確的!
上月底,法國總統Emmanuel Macron在巴黎郊外的 17 世紀宮殿與英特爾首席執行官Pat Gelsinger)會面時,他們議程中最重要的一個話題。就是歐盟正在尋求進入全球半導體制造的頂級聯盟,他們并為自己設定了到 2030 年將其全球芯片市場份額翻一番的艱巨目標。
歐盟內部市場專員Thierry Breton)問道,如果包括中國、韓國、臺灣和美國在內的經濟體正在加大投資以擴大其半導體行業,“歐洲不應該這樣做嗎?” 然而,歐盟在準備開始這項事業時面臨的問題是,它最終是否會浪費大量公共資金來追逐可能不受工業和市場邏輯支持的地緣政治野心。
歐洲目前很少有制造設施(稱為晶圓廠)可以生產小于 22 納米的節點。英特爾在愛爾蘭的生產是個例外,因為它生產包括 14 納米芯片的產品,并且該公司正在尋求將 7 納米技術引入該工廠。
在制造用于高端計算機、手機和其他設備的最先進芯片時,歐洲大陸的本土行業大多試圖不與亞洲和美國的大型企業競爭。相反,德國英飛凌、荷蘭恩智浦和法意意法半導體意法半導體等歐盟市場領導者專注于為汽車、航空航天和工業自動化行業等提供設備。
對歐盟官員而言,目前困擾半導體行業并阻礙歐盟關鍵汽車行業生產的供應短缺強調了采取相應行動的必要性。考慮到臺灣的位置,現在如此嚴重依賴臺灣半導體生產的風險也是如此。
當前模式的支持者認為,鑒于半導體供應鏈的全球性質,歐洲專注于優勢領域而不是尋求與臺積電等公司競爭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