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C首次實戰部署:“卡爾·文森”號離開母港前往印太
F-35C首次實戰部署:“卡爾·文森”號離開母港前往印太
來源:21世紀軍工評論
2021年8月2日,美國海軍“卡爾·文森”號航母(CVN-70)離開圣迭戈北島航空站,開始執行前往印太區域的部署任務。本次行動“卡爾·文森”號搭載第2艦載機聯隊(CVW-2),被編入第1航母打擊群(CSG-1)。
編隊指揮官丹尼爾·馬丁準將(Daniel Martin)稱:“首次搭載F-35C和CMV-22B進行實戰部署,是美國海軍航空兵獲得第五代艦載機的重要標志,是邁向21世紀的一個里程碑,它們將為我們的作戰行動提供更多靈活性。
“卡爾·文森”號艦長斯科特·米勒上校(Scott Miller)稱:“作為第一艘搭載F-35C的航母,‘卡爾·文森’號于2020年10月結束了為期17個月的維護和技術升級,之后與F-35C和CMV-22B進行了多輪綜合演練,現在已準備就緒。”
“卡爾·文森”號的女發言人米蘭達·威廉姆斯中校(Miranda Williams)說:“支持海上安全行動包括部署在印太地區及以外的其他地方,這取決于哪里需要我們。
第147艦載戰斗攻擊中隊“阿爾戈英雄”(VFA-147):F-35C“閃電Ⅱ”;
第2艦載戰斗攻擊中隊“賞金獵人”(VFA-2):F/A-18F“超級大黃蜂”;
第113中隊“毒刺”和第192中隊“金龍”:F/A-18E“超級大黃蜂”;
第136電子攻擊中隊“護手”(VAQ-136):EA-18G“咆哮者”;
第113艦載預警中隊“黑鷹”(VAW-113):E-2D“先進鷹眼”
第78“藍鷹”和第4“黑騎士”直升機中隊:MH-60R、MH-60S“海鷹”;
第30艦隊后勤多任務中隊“泰坦”:CMV-22B“魚鷹”。
護航編隊:
這次“卡爾·文森”號(CVN-70)一改以往“1+4”的慣例,帶了一支“1+6”的高配版編隊:護航艦只來自第3艦隊第1驅逐艦中隊(DESRON-1),防空指揮艦是“尚普蘭湖”號導彈巡洋艦(CG-57) ;另外6艘“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是:“希金斯”號(DDG-76)、“奧凱恩”號(DDG-77)、“查菲”號(DDG-90)、“杜威”號(DDG-105)、“斯托克代爾”號(DDG-106) 和 “邁克爾·墨菲”號(DDG-112)。
領導班子簡介:
丹尼爾·馬丁準將(右),第1航母打擊群司令(CCSG-1)。1991年畢業于奧格索普大學,會計工商管理學士學位,通過佐治亞理工學院后備軍官訓練團進入海軍,海軍戰爭學院碩士學位。
海軍第195/131艦載戰斗攻擊中隊F/A-18C/E“大黃蜂”、“超級大黃蜂”飛行員、第106中隊著陸信號官、“藍天使”飛行表演隊示范飛行員、第37中隊中隊長、第6艦隊司令部參謀、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海上作戰參謀、作戰與計劃副主任、第8艦載機聯隊指揮官、艦隊司令部行政助理;2021年5月擔任第1航母打擊群司令。
飛行時間:4600小時;攔阻著艦:750次。
阿比蓋爾·哈欽斯上校(Abigail Hutchins),第1航母打擊群參謀長。1998畢業于西北大學,心理學學士學位,通過后備軍官訓練團進入海軍。曾在“沃茲沃思”號護衛艦(FFG-9)、“迪凱特”號驅逐艦(DDG-73)、“平克尼”號驅逐艦(DDG-91)和第23驅逐艦中隊服役,“杜威”號導彈驅逐艦(DDG-105)副艦長、執行艦長。
太平洋艦隊海上訓練大隊聯絡官、海軍部長辦公室與眾議院和參議院撥款委員會聯絡官、聯合參謀部戰爭費用分析員;第3艦隊作戰主任、第1航母打擊群參謀長。
馬休·斯拉舍上校(Matthew Thrasher),第2艦載機聯隊指揮官。1995年畢業于海軍學院,第106/34/27中隊飛行員;海軍戰斗機武器學校(TOPGUN)教官;第105中隊中隊長;戰略司令部海上特別項目作戰部參謀、太平洋司令部海空一體化作戰助理。
飛行時間:3300小時,攔阻著艦:720次
斯科特·米勒上校(左),“卡爾·文森”號艦長。1994年畢業于美國海軍學院,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1997年成為飛行員,第106/87/192中隊飛行員、中隊長;“斯坦尼斯”號(CVN-74)副艦長、“新奧爾良”號(LPD-18)兩棲船塢運輸艦艦長,2021年1月擔任“卡爾·文森”號(CVN-70)艦長。
飛行時間:3100小時;攔阻著艦:7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