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2021-09-08
韋克威科技
美媒捧殺:中國航天員就像生活在“別墅”
近幾年來,在各個領域,中國都被美國視為跑道上的競爭者。無論是軍事領域,還是科技領域,中國的發展都讓美國人感到了“地位不保”。 這一點,哪怕在航空領域也不例外,眾所周知,美國的國際航天局主宰了太空20多年,而且還制定了沃爾夫條款,將中國一直排斥在外。 害怕中國會“偷學”一些東西,那既然如此的話,中國只好自力更生,現在事實也證明了我們是可以的。 與美國相比,中國的航天事業發展確實要晚得多,這一點我們無法否認。從1956年開始發展航天事業,至今已有六十五年之久,這些年來,中國航天人們遇到了種種困難,先開始在面對難題時,我們想要向西方學習獲取經驗,這樣才能避免走更多的彎路,卻被美國刻意出臺了沃爾夫條款將我們擋住了。 在該條款的限制下,由美國發起的所進行的航天項目和課題都不允許中國參與,同時也要求美國航天局禁止與中國官方進行交流與合作,而且在美國的刻意限制下,甚至連個人都不行,為此中國只能靠自己去摸索,一步一步地去研究驗證,從實踐中尋找答案。 付出總是有回報,在完成了對月球的探索后,中國又把一些當地的特產帶回來,這些被帶回來的“土特產”向世界證明了當下中國航天的實力。 除此以外,中國空間站也同樣發展迅速,中國現在已經有了三名宇航員在獨屬于中國的空間站內執行任務。而且在未來幾年,中國空間站還將繼續增加更多的太空艙和附加模塊,將有越來越多的宇航員前往空間站執行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國際太空站退役只是時間問題,想在短時間內建造另一站根本不可能,所以美國現在也開始逐漸轉變態度,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比爾·納爾遜也是突然改口,希望與中國展開相關合作。但因為沃爾夫條款的限制,中美航天難以合作,為此,NASA局長心灰意冷,對外表示,美國面對中國,不應該再有優越感。 雖然納爾遜的發言看上去,是在贊揚中國航天,但實際上,在政治因素上,美國兩黨普遍對中國抱有敵視態度,拜登上臺后延續了前任特朗普的對華框架,導致中美關系沒有明顯改善,反而變得更加緊張。 此外,美國最近幾年一直在打壓中國的科技企業,對中國實施了一系列制裁,從這一點來看,就算沒有沃爾夫條款的限制,中美也很難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談合作。 這一點納爾遜心里其實十分的清楚,那么他為何還要沒么做呢?簡單來說,他的這些表態,就跟美媒一樣,在捧殺中國航天。 美媒太空網近日刊登的一篇關于中國空間站的文章,文章中表示,中國航天員們在“天上”的生活,就像在別墅里一樣。這話聽起來像是在夸,但這種言論,聽聽就行了,千萬別被捧殺,畢竟國際空間站都用了那么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