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全面升級“道爾”防空導彈系統
在“軍隊-2021”國際軍事技術論壇上,俄羅斯伊熱夫斯克圓頂機電廠宣布已開始研制新一代“道爾”防空系統,大幅提高“道爾”系統作戰性能,應對各種無人機和巡飛彈等新型空襲兵器,與中遠程防空系統形成多層防御系統,共同改變未來防空作戰態勢。
“道爾”防空導彈系統1984年研制定型,1986年列裝蘇聯部隊,至今已有30多年發展歷史,經歷多次現代化升級,是俄羅斯多層次防空體系的重要組成系統之一。
“道爾”防空導彈系統是莫斯科機電科學研究所與伊熱夫斯克圓頂機電廠聯合研制的全天候低空防空導彈系統,系統代號9K330,導彈代號為9M330。
“道爾”防空系統是世界上首個在低空近程防空導彈系統中采用垂直發射的系統,也是首個將目標搜索、探測跟蹤和導彈發射集成在一輛載車上的近程防空導彈系統,可全天候作戰,主要對付低空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無人機、巡航導彈以及空地導彈等目標。
“道爾”防空導彈系統于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研發,替代“黃蜂”近程防空導彈系統。“道爾”的改進型主要包括“道爾”-M1和“道爾”-M2。
“道爾”防空導彈系統主要性能
名稱 | 道爾基本型 | 道爾-M1 | 道爾-M2 |
作戰距離(km) | 1.5-12 | 1.5-12 | 1.5-160 |
作戰高度(km) | 0.01-6 | 0.01-6 | 0.01-12 |
制導體制 | 無線電指令制導 | 抗干擾無線電指令制導 | 抗干擾無線電指令制導 |
彈長(mm) | 2900 | 2898 | 2900 |
彈徑(mm) | 230 | 239 | 230/240 |
彈重(kg) | 165 | 165 | 165/163 |
推進系統 | 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 | 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 | 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 |
戰斗部與引信 | 破片殺傷式戰斗部、無線電近炸引信 | 高能炸藥破片式戰斗部、無線電近炸引信 | 高能炸藥破片式戰斗部、無線電近炸引信 |
“道爾”-M1防空導彈系統代號為9K331,導彈代號為9M331,衍生型號為“道爾”一M1A與“道爾”一M1T。
“道爾”-M1防空導彈系統搜索雷達最大探測距離25千米,可對48個來襲目標作出判斷,并對其中10個目標進行跟蹤;跟蹤雷達可引導導彈同時攻擊2個目標;系統配有8枚導彈,垂直裝在2個密封的4聯裝發射箱內,搭載在改裝的GM-569中型履帶裝甲運輸車上;系統反應時間為5-8秒。
2008年俄羅斯推出“道爾”-M2防空導彈系統,衍生型號包括“道爾”-M2KM、“道爾”-M2U和“道爾”-M2DT等。
“道爾”-M2防空導彈系統可擊落超低空飛行的反輻射導彈,保護距離陣地8~10千米的陸軍機械化部隊;采用9M338K導彈,最大射程16千米,最大作戰高度10千米,最大飛行速度為1000米/秒;導彈尺寸更小,載彈量增加到16枚,大大提高火力密度;采用了DT-30PM-T1鉸接式履帶全地形車作為系統搭載平臺。
“道爾”防空系統是世界上首個采用垂直發射的近程防空導彈系統,也是一種全天候、集目標搜索跟蹤和導彈發射于一體、高度自動化的防空導彈系統,可以有效的為陸軍機械化部隊提供伴隨式野戰防空,同時也是俄羅斯遠、中、近程多層攔截防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作戰系統高度集成模塊化,機動性和隱蔽性高
“道爾”防空導彈系統將發射模塊與控制模塊高度集成到履帶式兩棲車或輪式裝甲車底盤,極大增強防空導彈系統的機動性和隱蔽性。模塊化的“道爾”防空導彈系統可以放置在任何承載能力高于20噸的平臺上,包括重型卡車,拖車,艦船等,提高了防空系統的隱蔽性和生存能力。
(二)目標識別和抗干擾能力強,指揮控制自動化程度高
“道爾”防空導彈系統基于仿生學設計了視覺系統,能夠對移動目標進行識別,從技術角度來看,系統性能強大,可以精確定位“米”-8直升機。
“道爾”系統配備了無源相控陣雷達,具有很強的抗有源和無源干擾能力;還配備了自動指揮控制模塊,可使“道爾”系統與其他中程、遠程地空導彈系統集成到統一防空體系中,有效提高了俄軍野戰防空系統對精確制導武器和多用途無人機的防御能力。
(三)采用小型化防空導彈,作戰距離遠命中精度高
“道爾”家族最新改進型“道爾”-M2防空導彈系統,在保留系統原有架構基礎上,采用了一款更小、飛行性能更強的9M338新型防空導彈,最大作戰距離16千米;采用先進的數字化自動駕駛儀,命中精度大大增強。
“道爾”-M2系統導彈的主要性能和整體作戰效能都優于世界上同時期、同類型的防空導彈。
2020年10月,俄國防部宣布,將為“道爾”-M2開發一種比現有攔截彈更小、更輕、性價比更高的全新導彈,用于打擊無人機。
根據伊熱夫斯克圓頂機電廠負責人在“軍隊-2021”論壇的發言分析,俄羅斯正在發展未來新版本的“道爾”防空導彈系統,并將很快進入國家測試階段。
根據公開資料報道和“道爾”防空導彈系統發展歷程,可以推測其現代化升級的主要思路和途徑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提高導彈動力系統性能
伊熱夫斯克圓頂機電廠負責人強調,新一代“道爾”導彈將超越目前近程防空系統的性能范疇,用于打擊高超聲速武器。為此,將對“道爾”導彈的動力系統進行持續升級,大幅提高導彈射程、飛行速度和命中精度。
主要改進包括,配備推力矢量控制發動機,加大導彈推重比,提高導彈機動過載能力。
(二)尋求采用雙模制導體制
“道爾”防空導彈系統采用指令體制,將導彈與制導雷達全程“綁定”在一起,導彈系統一旦進入作戰區域下方時,就進入了雷達盲區,使“道爾”導彈立即失去攔截目標的能力,因此難以完成應對各種類型戰役戰術彈道導彈和先進精確制導武器的任務。
為滿足全方位防空作戰的需求,“道爾”防空導彈將采用雷達主動尋的和紅外制導雙模制導體制,實現無需多功能雷達的連續目標指示即可自動攻擊目標的功能,解決攔截高精度武器頂部攻擊產生盲區的問題。
(三)增加導彈戰斗部功能
為了有效對付無人機,導彈在原有破片殺傷方式的基礎上,實現戰斗部的技術突破,增加“電子”殺傷機載無線電電子設備的手段,戰斗部采用磁暴發生器。
用磁暴發生器直接將混合電荷的爆炸能量轉換為電磁脈沖能量,當磁暴發生器質量為12-15千克的情況下,發射的微波能量足以在100-150米或更大半徑內引爆,對無人機機載電子設備造成功能性破壞,用一枚導彈毀傷多個無人機目標,實現對小型和超小型無人機的“智能化”不對稱打擊。
(四)改進無線電電子設備
當前迫切的需求是與小型無人機進行全面對抗,為此需要進一步改進“道爾”系統的搜索跟蹤、通信和控制的無線電電子設備。
通過改進探測制導雷達系統,適應未來防空作戰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需求;通過改進信息傳輸和交換系統,提高與整個防空體系的總體協同能力。
目前“道爾”系統已配備與統一炮兵連指揮所鏈路相連的數字遠程信息交換設備,但在低速模式下工作效率低,只能實現一個方向信息交換,雖然增加了戰車的通道性,但并不能與統一炮兵連指揮所在遠程模式下進行信息交換。
為此俄羅斯奔薩無線電廠研制了一款現代化的小型抗干擾數據傳輸設備,以解決這一技術難題。
(五)提高戰車環境適應性
相對來說,“道爾”系統機動性能已經非常強大,并取得了預期的結果。為進一步提高輪式底盤和履帶裝甲車在復雜作戰環境下對作戰模塊的適配性,未來將繼續對戰車底盤進行旨在提高機動性的試驗和設計。
“道爾”防空導彈系統的技術升級已經持續了近三十年,技術不斷突破,系統所有戰術和技術性能都有了卓有成效的提升。在測試、演習和實戰應用中,作戰性能和應用前景得到了反復驗證。
隨著現代空襲武器以及高超聲速武器的不斷發展,“道爾”防空導彈系統新一輪現代化技術升級迫在眉睫。
未來,新一代“道爾”防空導彈系統可能的發展點包括:與預警指揮系統的完美兼容;形成打擊高超聲速武器和各種無人機能力;與S-300B、“山毛櫸”、“鎧甲”等防空系統共同構成覆蓋全空域的野戰防空攔截網。
來源:航天防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