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2021-10-25
韋克威科技
中國高超音速核導彈
據英國金融時報本月16發表的獨家報道稱,中國在今年8月份試射了一枚高超音速導彈,依照該媒體的描述,此次試射和以往不同的是,導彈在進入軌道之后進行了“環球飛行”,隨后才重回大氣層進入“高超音速滑翔”階段,不過戰斗部最終在偏離目的地30多公里的地方命中。金融時報著力描述了這款不知名的新型武器所蘊藏的威力,稱目前現有的所有反導和預警體系都無法做出有效應對,而金融時報發表這份充斥著“中國威脅論”的文章之后,還采訪了不少美國軍事專家,進一步烘托“中國導彈技術破壞戰略穩定”的緊張氛圍。對于英國媒體的這篇“獨家報道”,國內有軍事專家專門進行了解讀,首先,中國進行高超音速武器試驗并不是秘密,但是報道中提及所提及的高超音速武器試驗并沒有經過嚴格證實,既沒有可信的消息來源,也沒有切實的證據加以證明。其次,假設報道中披露的信息都是,那么這枚不知從何而來的“高超音速武器”,在真正的作戰效果上反而是倒退而不是進步。“環球飛行”看似威力強大,可是對于高超音速滑翔導彈而言,“入軌”以及“重返大氣層”將會占用大量載荷,而將載荷直接送入近地軌道,這種武器的構思甚至比錢學森彈道還要極端、可怕,尤其是能夠用于“環球飛行”的高超音速滑翔導彈而言,這種載重比例將會削弱戰斗力的威力,反而是一種得不償失的選擇。因此即便這種新型武器可以做到“打遍全球”,但是威力將不可避免地大幅下降,因此即便能夠對現有的一切反導和預警系統構成極強的突防效果,可實戰效果并不理想。更何況這種類型的高超音速武器也不是中國首創,美國的X37B在軌高超音速項目在內容上大同小異,可是至今也沒有被美軍用作軍事目的,而這種飛行器恰恰用在航空航天領域上的其它科目時有顯著的提升效果,例如前沿構型的研所,數據收集等等諸如此類。因此中國可以分析判斷出來的結論,為什么美英兩國卻對此視而不見?這并非是因為技術水平上的差距,恰恰是因為美國對于高超音速武器十分了解,才能夠借機混淆視聽、顛倒是非。過去由于美國受制于中導條約的束縛,無法在中程導彈上有所突破,可是隨著特朗普政府單方面退出了一系列條約,如今美國開始將軍控議題當做籌碼擺在談判桌上。美國近些年一直主張將中國拉入新中導條約談判,并且還動用輿論工具攻擊我國的中導技術研究,極力鼓吹和煽動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就是希望通過外交手段來逼迫中國放棄中導,如此一來美國在第一島鏈所承擔的軍事風險將會大大降低,短程導彈不足為慮,遠程導彈更多是戰略威懾,最具有實戰意義的中程導彈一旦被抹除,美國將重新擁有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霸權。值得一提的是,在削減核武器方面美國也抱著同樣的想法,動用一切可以抹黑栽贓的手段,污蔑中國在進行核武庫擴張,拿著似是而非的證據四處詆毀中國的核政策,美其名曰要打造一個“公平的環境”,卻堅決不提美國的核武器數量已經十幾倍于中國。美國寄希望于中國可以“自廢武功”的企圖是不可能得逞的,中國作為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既不會效仿美國搞稱霸,也不會自斷手腳、任人魚肉,再多的輿論造勢也無法掩蓋美國意圖永固軍事霸權的野心。
來源:國科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