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磁炮發射現場首次曝光,率先完成小型化連續射擊
不用火藥、沒有轟鳴、不見火光……這炮彈是怎么飛出去的?
10月30日,央視節目《軍武零距離》中首次曝光了我國電磁發射試驗。發射過程不用藥、無轟鳴、不見火光。據悉,電磁炮將成為森林消防的利器,可發射滅火彈對山火實現遠程打擊。
從此次曝光的這門電磁炮來看,不同于軍用領域發展的電磁炮,口徑100毫米左右,應該是一門低初速的身管電磁炮,主要是為森林滅火而研制的,可發射滅火彈,在消防領域使用。它的主要任務就是將滅火炮彈遠距離投送到火場,從而實現遠距離滅火,降低了消防員進入火場后面臨的威脅,降低傷亡風險。這種電磁炮可以將滅火彈投送到幾百米外,甚至是十幾千米遠的火場,發射距離可以通過控制電流輸出進行調節。同時,采用了車載的方式進行發射,可以用卡車搭載到想要到達的地域,由卡車搭載的電力系統供電。從體積上來看已經全面實現了小型化,具備不同地域的滅火需求,也是目前全世界首款在消防領域真正投入使用的電磁炮,小型化和實用化率先在中國實現。
不過,與軍用的電磁炮相比,這種滅火所用的電磁炮是無法比擬的,相對要求較低。軍用領域的電磁炮需要攻擊敵方目標,實施毀滅性的打擊,對射程、動能、打擊精度和毀傷能力的要求都極為苛刻。森林滅火的電磁炮射程要求只有幾千米,軍用領域的電磁炮卻要高達幾百千米。除此之外,與傳統的火炮相比,電磁炮發射的動力源不需要火藥,所發射的彈丸可完全裝填所需的滅火劑,大大降低了發射后為森林滅火帶來的安全隱患,具有火炮類發射滅火裝置無法比擬的優勢。
那什么是電磁炮呢?電磁炮是利用電磁發射技術制成的一種先進動能殺傷武器。與傳統火炮是利用火藥燃燒產生的燃氣壓力來推動彈丸發射不同。電磁炮是利用電磁系統中電磁場產生的安培力來對金屬彈丸進行加速,使其達到所需的動能。與傳統的化學能火炮相比,電磁炮可以大大提高彈丸的速度和射程。理論上來講,只要有足夠的電力,電磁炮的速度和射程就能達到一個超乎想象的地步。
人類對于電磁炮的研究起步十分的早,1901年,挪威奧斯陸大學物理學教授伯克利就獲得了“電火炮”專利。1920年左右,美國的電炮公司研制了用于火炮的電磁加速器。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都曾進行過電磁炮的研究。德國甚至還用電磁炮將10克的彈丸加速到1.2公里/秒的初速。
到了上世紀70年代,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查里德·馬歇爾博士運用新技術,把3克彈丸加速到5.9公里/秒。這一實驗結果證明了用電磁力把物體推進到超高速度是可行的。1978年公布實驗情況后,引起了各國軍方的關注,美國國防委員會認為"未來高性能武器必然以電能為基礎"。于是美國防部成立了"電磁炮聯合委員會",協調多個機構開始進行的電磁炮研究工作。
2005年,美國海軍開始對電磁炮進行重點研究。美國人的電磁炮研發項目分為兩個,一個是由美國通用動力公司設計開發,另一個則是由英國BAE系統公司設計研發。根據美軍披露的數據,電磁炮通過強大的磁場,可以將金屬彈丸加速到7200公里的時速,相當于6倍音速。其中BAE公司設計的原型機最大射程達到160公里,可以用于攔截飛機和導彈。
不過,美國人的電磁炮項目雖然起步很早,但很快就遇到了技術瓶頸。美國海軍電磁研究中心主任曾公開承認:電磁炮研發項目遇到了難以攻克的難題,快速充能和持續發射的問題一直無法解決,需要充電很長時間才能發射一次。此外,電磁炮小型化的問題也遲遲得不到解決。至今為止,美國的電磁炮仍處于十分簡陋的原型機狀態,而且體積十分龐大,使得根本無法成為實用化的武器。所以,在2022年的美國海軍向國會提交的預算草案中沒有關于電磁炮的開支。美國海軍新聞官發表評論也稱,電磁炮項目將被凍結,相關實驗和研發紀錄將被封存,這意味著美國海軍主導的電磁炮項目已經關閉。
相比之下,中國的電磁炮研發計劃雖然起步晚于美國,但取得的進度與成果是遠遠超過美國的。早在多年之前,中國的電磁炮就被發現安裝到一艘936型登陸艦上進行了多次實彈射擊實驗。最關鍵的是,中國的電磁炮完成度十分的高,與美國處于簡陋的原型機狀態的電磁炮不同,中國電磁炮已經裝進了完整炮塔中,這表明中國在電磁炮小型化技術上取得了重大成功。
在2016年4月就有媒體報道,中國曾在內蒙古炮兵靶場對電磁炮進行了首次試驗:25公斤彈丸被發射到250公里以外的預定區域。衛星照片顯示,中國電磁炮長達33.5米,可擊穿10米厚混凝土炮靶和多層裝甲板。
中國《科技日報》2018年8月報道稱,陸軍某研究所研究員韓珺禮與馬偉明院士交流后,將電磁彈射技術與野戰火箭炮發射技術結合起來,研發了電磁彈射火箭炮。馬偉明院士曾預言:“電磁彈射技術10年內將取代傳統的化學能技術。電磁的作用非常大,無處不在。凡是載運方面,過去用化學能能做的,大部分用電磁能也能做。”
這款電磁炮的放出時間也耐人尋味,正值中美高層羅馬會晤期間,國內突然曝出了這款電磁炮的信息,背后含義值得美國細細琢磨琢磨了……
來源:軍工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