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關島部署“鐵穹”系統分析
2021年10月,美陸軍將一套“鐵穹”系統部署在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此次行動被稱為“鐵島行動”,將作為巡航導彈防御的臨時解決方案。目前,美軍正在對部署在關島的“鐵穹”系統進行試驗,預計將持續到12月份。
2019年,美國以3.73億美元從以色列購買兩套“鐵穹”系統。2020年底,美國接收首套“鐵穹”系統;2021年1月,美國接收第二套“鐵穹”系統。自接收后,美軍一直致力于將“鐵穹”系統集成到自身的防空陣營中,并于2021年夏開展首次試驗。
此次部署行動滿足《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提出的在2021年底之前將“鐵穹”系統部署到作戰區域的要求,陸軍第94防空反導司令部負責監督這次“臨時的試驗性部署”。
同“鐵穹”系統一起部署到關島的還有來自德克薩斯州布利斯堡陸軍基地的第43防空炮兵團的士兵和設備。到目前為止,該炮兵團已使用“鐵穹”系統進行了大半年的訓練。此外,駐扎在日本的第38防空炮兵旅的士兵也將前來支持這項任務。
陸軍發言人指出,此次試驗的重點是收集“鐵穹”系統維護、部署相關的數據,以及如何將“鐵穹”系統與現有的防空反導系統(即自2013年以來一直部署在關島的“薩德”系統)整合在一起。聲明稱:“目前沒有計劃在關島對‘鐵穹’系統進行實彈測試。”
美軍不會購買更多的“鐵穹”系統,而是計劃將該系統的組件納入陸軍旨在打擊巡航導彈、無人機以及火箭彈和炮彈的“間接火力防護能力”(IFPC)系統中。
“鐵穹”系統是以色列拉斐爾先進防御系統公司研制的超近程防空反導系統,主要用于防御火箭彈、炮彈、迫擊炮、飛機、直升機和無人機等目標。
“鐵穹”系統于2007年2月開始研制,旨在開發一種攔截巴勒斯坦卡桑火箭彈襲擊的火箭彈防御系統。“鐵穹”系統2011年裝備以色列部隊,并在實戰中成功攔截火箭彈。截至2019年初,以色列已裝備10套“鐵穹”系統。鑒于以色列面積狹小且沖突頻發的地緣環境,“鐵穹”系統在設計之初就側重應對攔截無控火箭彈、炮彈等傳統防空武器系統的短板弱項,并具備全天候及復雜氣象條件下的可靠攔截能力。
一套“鐵穹”系統包括1部EL/M-2084多任務雷達、1個火控中心、3個發射架,每個發射架可裝載20枚“塔米爾”導彈,攔截遠界18千米、近界4千米,系統響應時間小于15秒,可覆蓋防御150平方千米區域,由卡車或拖車牽引機動,并可在12小時內迅速部署。
近年來,以色列拉斐爾公司正在對“鐵穹”防御系統進行升級工作,加強反小型無人機能力的同時增加了擊落低空巡航導彈的能力。美軍此次部署的“鐵穹”系統,除了可以防御火箭彈、炮彈、迫擊炮、飛機、直升機和無人機等目標,還新增了攔截低空巡航導彈的能力。今年6月至8月,美軍在白沙靶場的試射中也驗證了“鐵穹”系統的這種能力。
美軍首次自行完成“鐵穹”系統實彈測試
為響應美印太司令部在2026年前升級導彈防御能力的要求,導彈防御局在2022財年預算中申請了7800萬美元,發展關島防御能力項目,以期在關島構建一體化防空反導能力。美印太司令部希望在關島引入360°持久防空反導能力,除了將“鐵穹”系統部署在關島外,還建議將部署陸基“宙斯盾”系統作為一種解決方案。目前,美國防部正在評估關島一體化防空反導架構的可選方案,以保護關島免遭對手先進導彈的威脅。在關島部署“鐵穹”系統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防御無人機、巡飛彈和巡航導彈等威脅。同時,持續開展“鐵穹”系統相關試驗,將能夠提升“鐵穹”系統與“薩德”系統的互操作性,提升應對復雜威脅目標的能力。
來源:航天防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