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核彈中還有很大一部分作為軍事儲備!西方高度忌憚的代表性大殺器。
2021,俄羅斯國家GDP僅為1.77萬億美元,僅相當于中國總量的十分之一!毫無疑問,這種困境也極大影響了其國防預算,無論是蘇-57戰斗機、T-14主戰坦克,還是各類海軍水面艦艇,發展都因此停滯不前。俄羅斯只能將有限預算花在戰略武器建設和維護上,縱觀俄軍三位一體戰略打擊力量,其中不乏讓西方高度忌憚的代表性大殺器。
截止2021年初,全世界共有13080枚各類核彈,其中美俄各自擁有5550枚和6255枚,所有擁核國家完成戰備部署的則為3720枚(其中2000枚可以在5分鐘內發射)。進入2022年后則增加到3825枚。具體到美俄對比,就會發現2021年美國部署到部隊的數量(1800枚)略多于俄羅斯(1625枚),但俄羅斯核彈中還有很大一部分作為軍事儲備。
俄羅斯的投射技術也不容小覷。在西方看來,首當其沖的就要數2018年首次亮相的RS-28薩爾馬特洲際導彈了,該導彈最大起飛重量208噸,戰斗部重量近10噸,可以攜帶10個75萬當量的分彈頭或一個2000萬噸的單彈頭,威力足以滅國!同時它還能攜帶大量誘餌彈頭,這就大大降低對方反導系統的攔截效率。
與固體火箭發動機導彈相比,薩爾馬特使用液體火箭發動機,其優勢在于推力更大,因此射程和攜帶量都有了顯著提升。有報道稱,該導彈還能攜帶YU-71這樣的乘波體彈道彈頭,該彈頭的最大速度可超過10馬赫!如果打擊西歐目標時,其最大起飛重量和射程分別為120噸和9000千米;如果打擊北美時,其最大起飛重量和射程則提升到200噸和16000千米!
而亞爾斯洲際導彈,也是西方十分忌憚的大殺器。自俄戰略打擊力量提升戰備等級后,配備該導彈的俄火箭軍某部也開始在夜間展開公路機動。亞爾斯導彈是白楊-M的升級版,一般以MZKT-79221型16輪運輸發射車為作戰平臺。亞爾斯導彈的最大戰斗部重量約為1.2噸,而且可攜帶3-4個分彈頭。由于具備附加火箭助推系統,它的最大射程可達11000千米。
最新改進型的亞爾斯還采用了星彈復合制導系統以及格洛納斯衛星制導系統,命中精度誤差可控制在200米范圍內,其行程可以脫離人為干擾。同時,亞爾斯還增設了主動電子干擾以及紅外干擾設備,這可以讓對方光電探測和引導式控制系統失效,由此降低被對方反導系統攔截的可能性,加上其每秒4.8千米的沖刺速度,因此對方的防御難度可想而知。
俄軍戰略核潛艇最出色的代表就是北風之神級,該潛艇級采用單雙混合艇殼,這種設計的亮點在于兼顧了抗沉性和武器/電子設備攜帶量。與此同時,借助流線型指揮塔圍殼和新型消音瓦,北風之神級的安靜性超過了同樣采用泵噴推進器的俄亥俄級,自動化程度也更高。按照計劃,北風之神級將服役10艘。
北風之神級配備了20枚布拉瓦潛射彈道導彈,而俄亥俄級則配備了24枚三叉戟IID5。盡管三叉戟IID5擁有可靠性、數量和射程優勢,但北風之神級具有新的齊射系統,可以在10分鐘內發射全部20枚導彈而無需調整自身姿態,而俄亥俄級還要調整姿態,因此全部發射24枚導彈則耗時超過一小時。從這一點來看,北風之神的攻擊顯然更難以被防御。
來源:強國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