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重啟“未來坦克”計劃及傳動系統
熊象又現合作!俄印雙方或以T-14坦克為基礎,開發新型主戰坦克。據比利時《陸軍識別》網站援引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月4日消息稱,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發言人Valeria Reshetnikova在接受采訪表示稱。就印度開發新型主戰坦克一事,印方已在俄印雙方防務合作框架內,與俄方向達成一致。
俄印雙方或將以T-14坦克為突破口,掀起兩國在地面裝甲車輛合作的新一輪浪潮。俄羅斯將向印度進行包括基于“阿瑪塔”平臺開發新型裝甲戰車的技術咨詢。印度已經在去年6月再次推出了陸軍“未來高機動戰斗車輛”計劃(FRCV)。由于該計劃多年來先后翻新三次,因此各個版本的具體內容有很大的出入。FRCV計劃一版,印度陸軍決定以此替代現有2000輛蘇/俄制T-72M/M1坦克,采購總數達2500輛。印度陸軍稱,該型計劃所采購的主戰坦克,自重控制在40噸左右,而非被視為是60余噸重的“阿瓊”坦克的升級版。消息放出后,便有印度國內相關人士哀嘆,此舉意味著推行十余年的“未來主戰坦克”的破產。印度軍方已對“阿瓊”及后續升級改進版不抱有任何希望。按照印度陸軍構想,將以FRCV采購平臺為基礎,通過拓展升級,使其可打造出多款地面裝甲車輛,如輕型坦克、裝甲搶救車、自行火炮、防空炮、炮兵觀測車、工程偵察車、裝甲救護車等。換言之,印度陸軍希冀于FRCV計劃,為陸軍未來地面主戰裝備生成出一套車族,除提升陸軍戰斗力向現代化發展方向邁進外,還有利于后勤保障,人員培訓等。FRCV計劃二版發布于2017年初,相較于前者,該版計劃將發展重點放在主戰坦克身上,由DRDO組織負責總體思路與細節部分。據悉,新型主戰坦克將配備印度國產“巴拉特”動力系統,未來還將配備1800匹馬力國產發動機及傳動系統。火力系統將配備125毫米主炮、第三代反坦克制導武器及防空機槍等。125毫米主炮將配備新一代編程空爆彈及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等。上部采用無人炮塔設計、車載乘員3人,乘員座椅以懸浮方式設置在炮塔下方。該坦克不僅要能適應平原地帶,更要求在荒漠及高原地帶有著穩定發揮(針對意味濃厚)。以上設計瞄準世界坦克發展前沿技術,又緊貼印度陸軍地面作戰重心,可見DRDO組織有多費心。但時至今日,有關上述設計的新型坦克仍未露面,盡管俄印雙方在此碰頭洽談多次,依舊毫無進展,由此可見,制作PPT一流的三哥,還是被坦克工業體系中的技術瓶頸卡得死死的。
FRCV三版計劃發布于去年6月初,該計劃較之前兩者,采購總數下降至1770輛,車型以中型坦克為主,其余為輔而構成。按照印度陸軍需求,該型坦克主要在半沙漠/沙漠及高原地帶作戰,且能適應除此之外多種地形環境,計劃于2025~2027進入陸軍服役,以此替代2000多輛T-72系列,1070輛T-90S、124輛“阿瓊”坦克等。坦克性能上,印度陸軍希望,除火力強大外,即適配及發射多型先進彈種,還可與其他裝備(如無人機)進行協同作戰;動力至少為30馬力/噸,如按照總重40噸來估算,該型坦克發動機馬力需達到1200匹,且該需使用混合動力電驅系統及主動懸掛系統。防護方面,將采用模塊化裝甲設計,即根據作戰任務、環境、所面臨的敵人實力等異同,進行快速換裝,以此謀求最佳效果。對此有分析人士稱,若將多種技術集成于一型坦克上,對于參與競標的多家軍工企業(涵蓋法、俄、韓、德、烏克蘭等11國)而言,目前而言難度頗高。反過來講,一旦該計劃順利推進,將預示著印度為之耗費近半個世紀的“阿瓊”坦克項目,隨即走入墳墓。此外,從以上可知,印度陸軍FRCV計劃顯然是參照俄方“阿瑪塔”通用作戰平臺項目而制定,至于具體落實,僅憑印度一己之力難以完成,故而在T-14坦克亮相以后,俄印雙方就此事展開多輪磋商,如今而言,隨著技術咨詢的進行以及合作意向的達成一致,俄印大概率會走到一起,再次譜寫兩國在防務合作史上的“華麗”篇章。對于印度而言,選擇與俄方及T-14坦克是當下合作效費比最高的選項,畢竟兩國在地面裝甲車輛上有著良好的合作慣例,但不免也有矛盾。依靠俄方及T-14的技術援助,可以在短期內拉印度一把,進而使得FRCV計劃盡快落地。由此印度陸軍就可逐漸完成更新換代,以此有能力抵御中巴兩國的地面裝甲力量。
可問題在于,2025 ~2027年的列裝時間,俄印雙方能在三年內完成嗎?此外T-14坦克也面臨一些不確定性,尤其是動力系統不靠譜,目前的生產進度極為艱難,就是俄羅斯自己也說不好何時能大批量采購。如果能的話,印度方面也不過是整套移植俄方技術,再添30%~40%的印度國產零部件,而后就是再熟悉不過的由印度本土軍工企業負責生產后續車型。那么新的問題就來了,印度軍工企業低效率生產問題,如何滿足陸軍的龐大換代計劃?此外則是,要是玩砸俄方的技術又當如何?還有就是價格問題,畢竟T-14坦克及相關技術,可是有著“第四代坦克”的標簽,印度政府這次又能掏出多少盧比呢?對此俄羅斯軍事專家利亞博夫·基里爾也明確指出,經驗和技術能力都非常有限的印度工業無法有效應對FRCV的挑戰,印度只能設計一些組件,而大部分都要求助于外國同行。即便如此,印度至少也得到2030年左右才能接收第一輛FRCV坦克。
來源:強國軍事